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二、反腐战略)
本访谈主要阐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开展反腐败实践为中心,从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行动指南。以对腐败现象“零容忍”为基础,以“以上率下”的政治示范为关键,以“常”“长”结合的基本原则为依托的坚定信念。“零容忍”的基本理念开启深化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传统理念。
安全应急信息网任振兴主持专访廉政反腐宣教专家孙祥
主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执政理念和兴国方略,形成的治国理政的系列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世界发展中大国群体崛起、国际战略格局酝酿重大转变、大国综合国力竞争和国家地位博弈加剧、中国进入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履行执政使命,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的若干带有国际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的一系列战略判断,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思想,进行的一系列战略决策。
专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廉洁性,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这些重要的战略判断、战略思想、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党的建设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反腐败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运筹了新的伟大斗争、推进了新的伟大实践,指引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永远为人民谋利益的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胜利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旗帜之一。
主持:反腐战略是建立在公共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反复告诫各级干部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要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在实践中贯彻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反腐倡廉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刻揭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
专述:腐败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正是私有制使社会公共权力异化,国家权力变成统治阶级谋取自身利益、维护剥削统治的工具。要防止腐败产生,就必须加强预防腐败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建设,坚决惩治贪污腐败,最大限度地防止公共权力的恣意滥用。中国共产党要依靠民主和监督跳出“执政——腐败——垮台”的历史周期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通过反腐倡廉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通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这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为执政为民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泉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并将其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举,成为党的五大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思想及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主持:我们党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一个坚决、三个更加注重”思想表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深刻、科学和完善。同时,制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持续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实践也必将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的新篇章。
专述: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方面,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专门的问题阐述、进行要求。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从惩治贪污到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的体现。改革开放铸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辉煌,也把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峰。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关键期和攻坚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资源配置的最佳组织方式和制度形态,能够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所带来的追逐利润最大化、等价交换、拜金主义价值观,对党员干部的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长期面对的各种考验更加复杂严峻,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四种考验”是和“四大危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形势严峻,精神懈怠就会出大事;内外环境复杂,能力不足就难以应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能否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做工作尤其关键;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警惕腐败危险尤其重要。只有深刻认识最大考验,才能有效防控和消除最大危险。
主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增加,这就是党中央强调全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的目的所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决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
专述: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全面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反腐经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反腐败体系框架。明确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方针。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出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关键,以监督为保障的反腐策略,要求反腐倡廉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主持: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易发多发的状况仍未完全改变。腐败活动在向一些关键领域渗透,向一些社会领域扩散。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蛻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呈上升趋势;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少案件和事故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专述: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消除的客观反映。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和错综复杂的利益调整,通过充分论证,制定了目标明确、计划周延、程序科学、方法得当的顶层设计方案。并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基本理念、基本任务、基本方式、基本方向、价值目标等方面对科学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当前腐败猖獗、易发多发的情况,明确提出并实施“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打好基础、做好准备、积累经验、赢得主动”的反腐战略,通过强化打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通过健全制度规章,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通过教育监督,形成不想腐的保障机制的“三不”战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不断胜利。
主持:坚持廉洁政治建设、把反腐败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任务。但是,在长期反腐实践中,对于反腐败斗争的认识缺乏一致性和统一性,存在法律制度执行不到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问题。特别是“把腐败控制在人民群众可以容忍程度”阶段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零容忍”反腐标准的提出,使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念得到深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腐败现象水火不容的鲜明立场,是惩治腐败的基本态度与理性化的思维模式,是当下反腐败斗争实践的本质性反映。
专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也说明了“零容忍”态度是防治腐败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是对腐败现象毫不忍受、毫不宽容,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对腐败行为,发现一起坚决纠正一起;坚持“露头即打”,防止滋生蔓延。
主持: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惩治腐败只是一方面,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幕后。如果一系列基础工作做不好,那么,“零容忍”就可能等于零。
专述:要深入开展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及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坚决抵制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使党员干部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有了这样的教育效果,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制度是保证。腐败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为腐败滋生留下了缝隙、提供了漏洞。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围绕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个核心,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结合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工作就能长期坚持,我们党也才能向人民交出合格的执政答卷。
主持:以史为鉴,可明得失、晓大势、见未来。从古到今,领导带头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执行力。以上率下落实“八项规定”转变作风,不仅是得民心的务实举措,也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专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上率下,就是以正治政,身体力行。多年来,不少党政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说和做两层皮,说的好,做的差,甚至以各种手法抵制,“稻草人”、“样子货”随处可见。因此,落实“零容忍”的反腐理念,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以上率下,发挥政治示范作用,用“顶层推动”与“全党行动”的政治示范理念全面推进反腐败。
主持:层层传导,示范带动,这是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各级党委、纪委和反腐职能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执纪执法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更需要当好带头人,发挥好火车头、领头羊的作用,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领着大家干、干给下边看,用身影指挥人、用实干带动人,真正把队伍领起来,形成上行下效、狠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专述:各级党政部门要以坚决的态度抓贯彻党和国家的决策,以有力的措施办法抓落实,决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只有同心断金,才能捏指成拳,破难闯关。只有层层传导,才能在困难压力大的情况下,步调一致、形成合力。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践行“零容忍”的反腐理念,必须把落实紧紧抓在手上,在落实上下真功夫、实功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惩治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又反对消极懒政、尸位素餐、不作为的渎职行为。党员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深刻认识到各级岗位都是党和国家依据我国政体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设置的,都有着明确的职责定位。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认清了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知道应该干什么、抓什么、管什么,都应该清楚明白,真正做到身在岗、心在位,司其职、尽到责,把岗位责任履行好,把应有的作用发挥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常”与“长”,简简单单两个字,体现了党对腐败问题的清醒认识,道出了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揭示了“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真谛。
专述:从这几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来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没有绝迹,反腐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对腐败现象的遏制和打击,不是一两次战役就可结束的,要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常抓不懈。在“常”字上下功夫,就是要做到对腐败不手软、不留情,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严惩一个。当前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甚至有些地方党政干部依然不收手,顶风作案。这就表明,反腐败要常抓不懈,不能一蹴而就。要坚定决心、充满信心,要树立恒心、保持耐心。建立反腐败“一盘棋”机制,全党联动,决不允许对中央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常”“长”二字的策略理念,才能使党员干部真正筑牢思想上的权力之“笼”。当前,广大群众对我们党解决腐败问题充满期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空前高涨的期待,党必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有所作为。特别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抓住“常”、“长”二字,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凝聚党心民心。
主持:反腐败是抵御腐败侵蚀,永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持久战。在决不放松惩治这一手的同时,应当把更多精力用在预防上。借助当前抓作风的有利契机,狠刹歪风、整肃纪律、清理特权,不断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
专述:反腐败是一场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充分肯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深刻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旗帜鲜明、振聋发聩,对我们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夺取反腐败斗争新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以严的态度、严的措施狠抓惩治“四风”问题;从努力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到巡视利剑高悬、形成持续震慑,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我们党以铁腕反腐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反腐攻坚战正在取得压倒性胜利。开弓没有回头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
主持: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阶段,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从严治党的基础来强化,把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长期保障来推进,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牛鼻子”来落实,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就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迎来海晏河清的那一天。
专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相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仅仅是开了个头,任重而道远。这是在综合考量历史经验教训与当下反腐败斗争实践基础上得出的,是对新时期腐败发生规律与反腐败治理路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更是我们党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态度与决心的展现。回顾历史,古今中外,国家衰亡、政权更替、文明消失。在为这些关键节点把脉时,腐败总会成为无法回避的高频词。纵然腐败不是政权轰然倒下的最后推手,也早已掏空了执政的根基、透支了群众的信赖。现实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腐败,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一直存在,概莫能外。任何权力都面临被腐蚀的危险,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反腐只有进行时是实践与认识的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没有终点。要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遵循党章规定,聚焦中心任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党风民风向善向上;强化党内监督、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严惩腐败分子、加强追逃追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即是有力的注解。反腐败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是态度与决心的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认准正确方向,踩着不变的步伐,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总书记的话传递出一种决心,即方向明确了,就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反腐败将“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持续反腐、标本兼治,根本目的在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坚持下去就是“向”,一旦反弹就会“背”;关乎生死存亡,松劲就是对腐败的放任和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本网整理)
安全应急信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来源注明“安全应急信息网”所有信息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全应急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信息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全应急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安全应急信息网 邮箱:aqyjxx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