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乡村振兴 > 数字农业

数字产权交易助推农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安全应急信息网数字统建中心 浏览:
【字体大小:


数字产权交易助推农业现代化

  孙祥 杜钦明 任振兴 唐起春 光明

 

山东省枣庄市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数字产权交易,通过数字赋能产业链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权益、提升产业效率方面正发挥革命性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信息孤岛,重构产业价值分配体系,以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传统农业资源如土地、农产品、知识产权转化为可确权、可交易、可追溯的数字资产,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一、发挥核心作用赋能农智创新

1.确权与权益保障  

一是土地数字化登记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不可篡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数字档案,解决权属不清、纠纷频发问题。二是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峄城涛沟桥大米、滕州马铃薯等,生成唯一数字标识,防止假冒伪劣,保障品牌价值。

2.激活资产流动性  

一是农地经营权流转数字产权交易平台,创新“农农e链”农村土地产权的交易,实现土地流转信息透明化、交易线上化,降低交易成本,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农产品预售与证券化:将农产品收益权转化为数字通证(Token),提前锁定销售渠道与资金。

3.提升产业链效率  

一是全流程溯源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数据上链,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真伪,倒逼生产标准化。二是供应链金融基于真实生产数据如物联网监测的作物生长情况,银行可发放定向贷款,解决中小农户融资难问题。

4.赋能农业创新  

农业数据资产化方面,把气象、土壤、种植技术等数据经脱敏后成为可交易资产,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做好AI种植模型训练。数字育种产权保护中,以基因编辑作物品种通过数字存证确权,激励种业研发投入。

专注技术关键应对瓶颈挑战

一是,技术门槛高采取的对策,以政府主导建设低成本农业数字基建,充分利用5G基站、遥感卫星网络,推广轻量化农户终端微信小程序。二是,数据安全风险通过建立农业数据分级保护制度,采用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三是,标准体系缺失制定国家农业数字产权编码规则,统一土地、农产品、设备的数据接口设立域数字农业服务中心,开展“田间课堂”培训。

创新智慧农业发挥集群作用

枣庄市认定25个市级智慧农业主体,形成多元矩阵数字设施农业数字片区“数字薯乡”甘薯产业链、“水泉镇火樱桃”智慧采摘。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典型涵盖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粮食生产及产业链数字化等领域,体现了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实践

一是,特色经作类智慧种植薛城区沙沟镇石榴蓝莓零碳数字产业园核心特色:集成光伏发电(装机5.9MWp)、智慧温室、大数据平台,实现“零碳运营”。技术应用智能玻璃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管理,年发电775万度,减排二氧化碳8584吨。年培育种苗320万株,鲜果产量360吨,产值3500万元,农文旅融合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二是,峄城区冠世榴园5G智慧石榴园打造全省首个石榴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技术应用部署物联网传感器进行土壤墒情、气象监测、AI病虫害预警系统,实现种植精准化管理;建立产品溯源二维码,保障品质。覆盖12万亩石榴林,530万株石榴树,推动石榴加工品果汁、红酒智能化生产,文旅融合提升品牌价值。三是,峄城区古邵镇三产融合示范园技术亮点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温、补光、防盗报警、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50%、节肥40%50%,蔬菜亩增产10%,年产值700万元,直供长三角商超及电商平台。  

智慧畜禽养殖方面,市中区孙枝鸡福利养殖基地全省首家福利养殖舍,国企主导的统一供苗、饲料、回收等。技术应用全自动化鸡舍恒温通风、自动喂料、60台智能孵化箱、大数据追溯平台。年供雏鸡1440万羽,农户养殖利润达20元/只,带动“百村千棚万户”增收。  

大田粮食智慧种植方面,山亭区小麦全周期无人机植保模式创新供销社“土地托管+无人机服务”,整合15架无人机开展返青、灌浆等关键期作业。效率达人工30倍,农药利用率提高30%,托管农田原需1个月缩短为15天完成1500亩灌溉。台儿庄区泥沟镇5G数字农田应用5G网络技术覆盖、土壤墒情实时监测、智能灌溉系统入选枣庄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推动粮食生产数字化。  

四、坚持数字赋能注重产业链

数字赋能产业链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产业链各环节的协作模式与价值分配,推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的过程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已形成显著成效

一是,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智慧辣椒大棚。采取枣庄联通省农科院技术合作,搭建5G温控系统、土壤检测平台。精准调控辣椒生长环境,农户单棚年增收2000元,推动“辣椒小镇”品牌化。二是,吉美石榴特膳食品智慧工厂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实现石榴深加工煎饼、饮品全流程智能化。实现了生产数据溯源、柔性生产线适配市场需求。

农智互动融合,发展趋势可期

枣庄智慧农业以绿色低碳零碳园区、全链数字化5G+物联网、联农带农“六统一”模式为核心竞争力,覆盖特色种植、畜禽养殖、粮食生产等多领域,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数据驱动”转型。

一是,数字产权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无人机巡田数据、AI灌溉决策等将作为农场数字资产估值依据,推动“云农场”模式普及。二是,跨境数字产权交易RCEP框架下建立跨国农产品数字认证互认机制,助力农产品出口。三是,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于村庄整体数字资产如生态资源、文旅IP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吸引城市资本下乡。四是,数字产权重构农业价值链条:前端(生产)——数据驱动精准种植中端(流通)—— 区块链保障信任效率;后端(收益)—— 资产证券化激活资本。五是,“土地里长出的庄稼”变为“数据中诞生的财富”,为小农户衔接大市场提供关键桥梁。政策、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发力,避免数字鸿沟扩大,真正实现“数字惠农”。六是,推广合作社托管服务、深化农产品加工数字化,助力农业现代化升级。随着技术融合深化与全球协作加强,产业链的韧性与创新力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从“农农e链”“鲁振通”的农村产权数字化,实现金融、产权、交易信息产业的垂直整合,以及5G与生成式AI的前瞻布局,不断推动我市“助农兴产,科技领先”,农科名市”向“智强跃迁。

安全应急信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来源注明“安全应急信息网”所有信息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全应急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信息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全应急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安全应急信息网 邮箱:aqyjxx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