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网:(孙祥 任振兴 唐起春 光明)“小朋友们,遇到校园欺凌要勇敢说‘不’,更要记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枣庄市中区建设路小学课堂上,枣庄市检察院退休干部马怀国用生动的案例为孩子们讲解法律知识。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枣庄城乡校园时常上演。枣庄市检察院离退休干部组建的“银龄法治宣讲团”,以余晖映初心,用法治护航成长,成为全市青少年普法工作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老检察人的“新课堂”
2021年“八五”普法伊始,枣庄市检察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便主动请缨,成立由退休检察官组成的“银龄法治宣讲团”。这些平均年龄68岁的老检察人中有从事公诉工作三十余年的“办案能手”,有深耕未成年人检察领域的“护苗专家”,有笔耕不辍专著少儿法治教育的“检察作家”,有研制青少年宣教数字软件的“科技人才”,更有参与多项地方性法规制定的“法治智囊”。
为让普法内容贴合青少年需求,老干部们做足了“功课”。市检察院老干部孙祥同志梳理了近年来全国、全省和枣庄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撰写了长篇《关于未成年人涉法问题矫治成效的调查报告》,系统分析和提出了针对未成年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从中提炼出校园欺凌、网络沉迷、家庭教育缺失等62个高频问题,陆续编篡了《中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经验实用词典》《青少年法治教育专辑》《未成年人涉法问题百诫》等几十部书籍、影视;《未成年人涉法问题百诫》被中宣部“学习强国”采用。研发的大数据平台《青少年法治教育数字化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平台》《教育系统诚信监管数字化平台》等实用价值高的数字软件中,《青少年法治教育数字化平台》在我市台儿庄区的大中小学全覆盖安装,得到市关工委领导和市区教育部门的一致好评。还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VR模拟法庭进课堂”“未成年涉法问题视频点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数字场景虚拟展馆”等互动课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我们组织的集声、光、电、视、影、演、讲、宣多维互动的“托起明天的太阳—法治教育情景宣讲”在枣庄周边地区巡演20余场次,效果空前。家长们观看后说:“真实的案例,掏肝撕肺的演讲震撼人心,台上声泪俱下,台下泪如涌泉,我们和孩子们看了能牢记一辈子!”
城乡校园的“法治微光”
“农村孩子更需要法治阳光的照耀。”这是市检察院老干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讲团成员的共识。他们主动对接偏远乡镇学校,开展“银龄普法乡村行”活动,五年间足迹遍布全市42个乡镇、76所中小学,行程累计超2万公里。
山亭区水泉镇是枣庄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当地留守儿童占比达65%。2023年春天,宣讲团成员冒雨来到水泉镇中心小学,不仅带来法治课,更带来精心准备的“法治礼包”——内含未成年人保护手册、联系卡和文具。退休检察官们发现,不少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缺乏监护,容易沾染不良习气。为此,牵头建立“银龄结对帮扶”机制,退休老干部与困境青少年结成对子,定期通过看望、电话、视频了解情况,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疏导。
针对城区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多的趋势,老同志们“触网学技”,自学短视频制作,在学校、社区推广“微法治课堂”宣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小知识。市检察院“榴花红”正能量工作室制作了32部根据真实案例拍成的系列微电影、短视频,在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点击量超30万次,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大家喜爱的课外“网络法治小课堂”。
薪火相传的“法治接力”
“不仅要普法,更要播撒法治种子。”市检察院老干部法治教育宣讲团注重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传承人”。他们在各学校指导成立“少年法治宣传队”,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小小普法员”,通过“大手拉小手”,让法治理念代代相传。
在市中区实验中学,“少年法治宣传队”已培养出300余名“小小普法员”。退休检察官们定期到学校培训队员,带领他们走进社区、公园、广场开展普法宣传。学生李某曾因参与校园欺凌被约谈,在检察院法治宣传“五老”志愿者的引导下,不仅改正错误,更成为“小小普法员”,用自己的经历警示同龄人。“是爷爷奶奶们苦口婆心的法治宣教让我明白,法律既是约束,更是保护。”李某的转变,正是银龄普法成效的生动注脚。
五年来,枣庄市检察院离退休干部开展普法宣讲80余场,覆盖师生2.5万人次,协助化解校园矛盾纠纷87起,推动3所学校完善校园管理制度。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宣讲团先后获评“普法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每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总能看到这些满头银发的老检察人步履蹒跚却目光坚定的身影。他们用岁月沉淀的法治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尊崇法律、守护正义的种子,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担当,为“八五”普法写下生动注脚,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之路。
数字编辑:孙 祥
数字审核:光 明
数字责编:唐 起 春
数字统建:任 振 兴
安全应急信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来源注明“安全应急信息网”所有信息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全应急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信息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全应急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安全应急信息网 邮箱:aqyjxxw@163.com